bbin宝盈

广西柳州:“章明工作室”让历史“活起来”

“廖老,又有单位来预约了。”“章明工作室”开讲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各学校、单位纷纷发来邀请,有的县、区也排起了队。

“多讲一些吧,老同志们都很乐意上岗啊。”虽然行程已经排满,但廖章明心里仍然牵挂着国防教育事业。

“章明工作室”是以柳州市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军休干部廖章明为核心骨干,广大军休干部共同参与的国防教育宣讲平台,旨在通过红色宣讲、志愿服务、爱心公益等系列活动,传承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章明工作室”成立以来,开展国防教育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军营活动10余场,受众1万余人次。

系好国防教育“第一颗纽扣”

“我们看过《上甘岭》和《长津湖》,战场十分残酷。廖爷爷,您害怕过吗?”

“武器装备差距那么大,当时有信心能打赢吗……”

柳州市第十五中学的教室里,同学们争先提问。

“头顶上忽然传来轰隆隆的响声,那是敌人的飞机,紧接着有人大喊‘卧倒’,两枚炸弹就在后面的山坡上爆炸……”廖章明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同学们回应,“在战场上,我们不怕牺牲、不怕困难,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就是为了祖国和人民,不惜一切代价打赢这场战争,保卫我们的家园。”廖章明语气坚定,慷慨激昂,师生激动得鼓起热烈的掌声……

“能够在学生们的心里种下爱国强军种子,是国防教育最好的效果。”班主任说,“这样的国防教育课,师生想听、爱听。”

柳北公安分局新入职的警察着装严整,整齐列队,欢迎两位来自柳州市胜利军休所的军休干部廖章明和曾广达,迎来“新警入职第一课”。

“在朝鲜赶路的时候,大家脚上都磨起了泡、手上也磨破了皮,但仍然在烈日下坚持快速行军,按时到达了目的地。”“航校受训时,对于气象的研究,都是个人观察、个人体会、个人研究得多,完完全全是摸着石头过河。”

听完前辈的故事,新警十分感慨,在条件艰苦的战争年代,军人克服困难,挑战极限,赢得胜利。作为新时代人民警察,要把革命军人的这种精神融入自己的血脉,不断传承和发扬下去。

让历史“活起来”

《聆听老兵故事 追忆峥嵘岁月》直播活动走进柳州东门城楼、中共柳州县委驻地旧址和中共桂柳区工委旧址,在柳州博物馆微信视频号、抖音等直播平台上进行直播。廖章明、黄柏杨两位军休干部在直播间讲党史、忆战事,和观众互动,运用新媒体向社会传递正能量,让更多人通过这种方式参与其中,也让历史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给观众。

有网友称:“身在安稳的现世,愿每一位中华儿女,都铭记那段浴血奋战的艰苦岁月,提醒自己延续这种红色精神!”也有网友说:“这才是当代人要听的故事。”

“不要管我!为了胜利,向我开炮!向我开炮!!”耳边传来真人的声音,随即,炮火声四起……这一幕,不是电影,而是在柳州市博物馆展厅进行的沉浸式表演,观众与演员一同“穿越”回到了战场上。经过表演区,市民来到老兵互动台,廖章明和其他老兵在这里为大家讲述战斗的经历,这一系列的互动让市民沉浸其中,印象深刻。不少家长带着孩子一起来感受“活着的历史”,40天的展期里,观展市民达到了近18万人次。

“把红色故事排练成沉浸式表演,让观众可以身临其境。”这是“章明工作室”想出的点子,他们参与创作,给演员讲述自己的经历,让表演更加真实,更接近历史。

90岁的军休干部杨星田花了近3个月的时间,将自己参与的战斗经历和革命故事手写成30多页的文稿交给了工作人员。

“章明工作室”积极参与“红色记忆”保护行动,收集和整理红色故事,撰写回忆录,拍摄纪录片,为国防教育提供宝贵的史料和素材。

近年来,柳州市共征集勋章、证书、奖状、书信笔记等各类史料实物152件,采集照片408张,整理回忆录76份。编写《光荣在党50年》书籍,收录了106名在党50年以上退役军人老党员的事迹。拍摄《青春战歌》纪录片,收录了27位军休干部的光辉历程,荣获2023年度广西直属机关党员教育“八桂先锋”优秀作品一等奖。

有了“接班人”

“我们的选手获得一等奖啦!”获奖消息在“工作室”群里迅速传开。柳州烈士陵园管理中心红色宣讲员姚尧同志荣获柳州市委市直机关工委组织开展的“学习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演讲比赛一等奖。

培养红色宣讲员是“章明工作室”十分关注的问题,“以后我们讲不动了,希望还有人替我们继续讲下去。”廖老语重心长,希望以后可以培养更多的“接班人”。目前,“章明工作室”已培养红色宣讲员51人。

在红领巾讲解员培训班结业考核中,柳州民族实验小学赖俞孜同学荣获一等奖,参加培训的35位学员被选聘为柳州烈士陵园“红领巾讲解员”。他们将利用周末及节假日,与烈士陵园讲解员团队一起参与柳州英烈文化志愿讲解服务。

清明前夕,一批又一批单位和市民来到柳州烈士陵园,为烈士敬献花圈,擦拭墓碑,鞠躬致敬,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章明工作室”宣讲员投身解说队伍,现场为大家讲述烈士的光荣事迹,让民众重温那段峥嵘岁月,感受先烈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从而更好地了解历史,激发红色认同。(文/覃庆 刘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