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晋中:从“高原雄鹰”到低空经济“筑梦者”
在三晋大地的上空,一架架无人机正以科技为核、以创新为翼,勾勒出低空经济发展的新图景。退役老兵侯永飞用“退役不褪色”的军人本色,带领团队在这片黄土地上书写着“低空经济”的传奇。
新身份:不变的是拼搏精神
2001年,19岁的侯永飞应征入伍,在海拔5231米的“世界屋脊”唐古拉山兵站服役五年。极寒缺氧的工作生活环境磨炼出了他的钢铁意志和拼搏精神。在服役过程中,他曾连续三年被评为“八一标兵”。
2006年退役后,侯永飞从事了数年的无人机相关工作。2019年,在国家号召退役军人创业创新的大背景下,侯永飞继续发扬在部队养成的拼搏精神,利用自己在无人机行业数年来的从业经验,带领6名退役军人创立了山西砺剑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开始了“二次创业”。
在大同市万亩黄花菜基地,侯永飞带领团队用10余架大型植保无人机在7天内完成施药作业任务7万余亩,高效完成了病虫害统防统治,为当地农民挽回经济损失2000余万元。在晋中市北田镇与张庆乡,侯永飞团队操作20余架无人机昼夜奋战,实施玉米贪夜蛾病虫害防治15万余亩,受益农民群众达7万人,被老百姓称为“背着飞机跑的飞防队”。
新技术:瞄准的是行业前沿
“技术创新是低空经济的生命线。”侯永飞深谙此道。他积极推动建立“产学研用”协同机制,与中北大学、太原科技大学共建实验室,研发的无人机载重技术突破500公斤,可完成传统人力难以实现的高空吊装、应急救援等任务。在侯永飞的带领下,创业团队不懈探索、精钻细研,于2019年6月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成功申请了一项森林防火智慧平台发明专利。2022年初,他们又成功申报了山西省无人机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省属机构,成为山西省唯一一家拥有1-5级技能鉴定资格的机构。作为山西省无人机协会会长,侯永飞还带领协会专家组协助省人社厅修订行业细则1000余条、省定技术标准3个,使得标准在试行过程中更合理、更科学、更规范。侯永飞秉持着军人情怀,始终挂念着退役的战友们,积极创办了退役军人无人机培训基地,累计培养持证飞手1500余人,其中80%为退役军人。
侯永飞认为,作为一种机动灵活的服务设施,无人机在未来有很大潜力。近年来,他先后在农业、林业、交通、电力等诸多领域解锁了无人机的新技能,组织森林防火演习,研发高空坠物巡检,参与各类志愿服务……侯永飞带着小小的无人机,在不同的场合发挥着应有的作用。此外,他还牵头深入企业基层调研,积极建言献策,配合国安、民航、公安等部门,起草并完善无人机管理相关制度规范,让无人机行业在法治的“圈子里”自由飞翔。
新使命:关注的是未来经济
作为省政协委员,侯永飞结合亲身实践,深刻认识到低空飞行器在物流运输、空中游览、应急救援、安防监控等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拓展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空间。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发展低空经济产业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侯永飞认为,发展无人机低空经济需要综合拓展无人机+综合场景的应用服务,涉及医疗救援、抢险救灾、气象探测、教育训练、文化体育等,需要构建制造业与服务业一体化的无人机产业体系,集聚行业内各种生产经营要素和科创资源,同时积极推进政策制度支持和科技研发。为此,他积极提出提案,建议完善现有低空经济产业基础,优化低空空域管理,提升技术创新能力,通过“政策赋能+技术创新+场景拓展”构建低空经济生态链,利用获批国家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示范省的契机,聚力打造山西特色的低空经济产业集群。他还建议设立“低空经济产业基金”,重点支持无人机物流、航空应急救援等场景落地,并推动“低空+文旅”“低空+智慧城市”等跨界融合。
新展望:体现的是老兵情怀
站在新起点,侯永飞提出“三步走”战略:2025年完成全省低空空域改革试点,2027年建成覆盖“晋北—晋中—晋南”的低空飞行网络,2030年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
作为山西省无人机协会的领头人,侯永飞表示,将充分利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团结带动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特别是积极引领广大退役军人,在无人机领域探索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助推退役军人创业创新,践行一名退役老兵爱党爱国的初心和使命。
从唐古拉山的“高原雄鹰”到太行山上的低空经济“筑梦者”,侯永飞用24年时间完成了从军人到行业带头人的华丽转变。他带领的团队,正如他命名的“砺剑航空”,以军人的血性淬炼产业锋芒,在三晋大地描绘出低空经济的壮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