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in宝盈

“浙里”的医院不一样

  立夏节气至,暑气渐浓,田里的各种农作物开始进入生长旺季,浙江省荣军康复医院的疗休养业务也开始忙碌起来。

  骑行在浙江宁波余姚四明山脚下的乡间小路上,扑面而来的浓浓绿意,让人拂去满身疲惫。这会儿,袁燕萍刚跑完4家药店,终于买到了休养员指定的胃药,正马不停蹄赶回休养点。

  这是袁燕萍做荣军服务员的第三年。每天5点起床,8点查房,晚上为休养员们量完血压后睡觉,从来不敢睡得太沉,做好深夜随时被紧急叫醒的准备……袁燕萍说,“我做荣军服务员的每一天,都累并快乐着。”

  从1984年建院至今,浙江省荣军康复医院接收、服务了一批又一批来自各军区各兵种的退役军人,虽然他们的情况各不相同,但感受非常一致,“荣军康复医院给了我们家一般的温暖。”

  走进医院门诊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醒目的“崇军专窗”“崇军专区”。 迷彩床品、军绿色搪瓷杯、“八一”光荣墙……无处不在的军旅元素,和满目都是白色的医院装潢形成了鲜明对比。

  荣军康复医院不仅从小摆件等细微之处彰显“尊崇之光”,更是将“兵至如归”落实到了每一项服务中。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一等功臣何广洲的双脚烧痕累累,“荣军红管家”特地为他准备了艾叶,每天帮他洗脚、泡脚,通过疏通经络让他有更好的睡眠质量。

  72岁的军休干部王炳友患有腰椎退行性改变的病,医院的中医理疗团队为他进行低周波治疗和手法推拿。“我的老腰、我的双腿很久没感觉这么舒坦了!”王炳友欣喜地说。

  91岁的李品述,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失去了一条腿。由于常年卧床不起,他非常自闭和自卑,为此,荣军服务团队专门安排心理治疗师为他进行心理疏导,在生活上对他进行一对一的特殊关怀照顾。返程那天,李品述流着眼泪说:“这是我有史以来体会到的最温暖的康养活动,你们做得比我的子女还要好。”

  同一批疗休养的王玉平在返程那天,将一直珍藏的参试勋章送给医院。一直到现在,荣军服务员们还记得他赠送这枚“参核退役军人”纪念章时说的一番话:“我们家是军人世家,我爸爸是军人,我妹妹是一名战地护士,牺牲时才17岁。我曾经在祖国大西北俗称‘死亡之海’的罗布泊为国家的核建设默默奉献自己的青春。当年环境艰苦、防护措施不足,虽然我和很多战友因核辐射常年忍受病痛折磨,但我们从来没有后悔过当年从军的选择,一直为能为国家核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在场的人无不动容。荣军讲解员刘怡把王玉平的这段话写进了宣讲稿里。她说,“我们在服务荣军休养员的过程中,经常被他们的事迹所感动,这让我们每个人更加自觉地以更高标准做好荣军服务。”

  是的,这种精神反哺成为荣军服务员们源源不竭的动力。每位荣军服务员从“墩苗”历练开始,就将“懂军人,为军人,爱军人”铭记于心、时刻践行。在为荣军休养员服务的过程中,又深深地为他们崇高的爱国情怀和付出而感动。“最可爱的人在哪里?他们不只在书本里、广播中、荧屏上,还在我们身边。”因为从心里把荣军休养员当成亲人,发自内心的关心关爱让荣军服务有了不一样的温度。

他们也能生活得充满乐趣

  “专属服务+特色安排”“管家负责制+志愿者全程式”使浙江省荣军康复医院的疗休养服务有着非常好的口碑,但在业内,他们更广为人知且饱受赞誉的,是精神智障患者服务管理工作。

  连续三年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获得“A”级,这样的精神病专科医院仅此一家。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精神病医院内可能会十分压抑,患者目光呆滞,有些甚至被铁链捆绑控制。但在浙江省荣军康复医院里,处处充满着生活的乐趣,在此进行精神康复治疗的休养员们,每天心情愉悦、生活充实。他们不仅得到了专业的诊治、精心的照料,更得到了潜能的激发和能力的培养。

  每天下午,康养基地记忆水吧的后厨里不时飘出一阵阵香味,这是休养员在制作曲奇饼、绿豆糕、山楂糕等甜品。

  记忆百货是一个小超市,平时由两位休养员全权打理,由他们自主完成进货、理货、收银等工作。

  “嗒嗒嗒,嗒嗒嗒……”缝纫铺里的休养员们,将缝纫机踩得飞快。只见一位休养员捡起两块布料,画好线,缝纫机轻轻一踩,两块布料就紧紧地贴在一起,再用剪刀轻轻一裁,一个背心的雏形就出现在她的手中。医院里许多床上用品和布艺作品都出自这里,目前,休养员们已累计做了1800件床上用品、150件背心、300顶帽子、400个脏衣袋。

  还有一些休养员每天到开心农场劳作,他们说:“劳动使人快乐,劳动使人健康!”“我喜欢到农场劳作,吃到自己种的菜感觉特别幸福!”

  自给自足不仅让休养员们掌握了最基本的谋生手段,也让他们拥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成就感。休养员们在荣军康复医院重新找回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热爱。

  值得一提的是,荣军康复医院为休养员们专门打造了“美术馆”,里面展出的原创艺术画都是由休养员独立创作完成的。在医院的努力下,这些原创画曾于2017年进入宁波市博物馆参展,并得到了艺术大师们的肯定。将精神智障患者的画作在博物馆展出,此举在全国属首创。在荣军康复医院,这些精神智障患者不仅是病人,更是值得被尊崇的人。采取表达性艺术疗法帮助精神病患者康复,这个设想在提出时,曾遭到不少专家否定,但陈亚萍院长认为:“我们的荣军休养员应该沐浴在荣光中,我们不仅要帮助他们康复,更要让他们融入社会、实现价值。”这些原创画一经展出便引发广大市民的关注。看到市民朋友们反响热烈,医院一鼓作气,注册了文创品牌“心之语”,并将原创画及衍生出来的文创产品入驻南塘老街“印象宁波”平台。目前,“心之语”文创产品种类已达102种,原创画义卖活动累计举办126场。

  正如原创画的自由、个性和无拘无束,精神智障患者在荣军康复医院被尊崇、被关爱,生活有乐趣、人生有价值。

既大胆社会化,也坚持荣军职能优先

  作为浙江省唯一为全省复员退伍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精神智障患者提供精神卫生专科服务的优抚医院,荣军康复医院有着自身独特的职能性。随着军改、医改进一步深化,荣军康复医院也自觉承担起为当地老百姓提供医疗服务的公立医院职能。

  在陈亚萍院长看来,融入地方卫生体系是必经之路。“医院要发展、要进步,就得开放,就得融入地方。如果一直将医院圈在自身职能里,限定服务对象,不仅业务拓展不了,也无法引进更先进的技术和更优秀的人才。”从1989年大学毕业进入荣军康复医院工作到现在,陈亚萍院长不改“全心全意为荣军服务”的初心,扎根医院,一干就是三十几年。三十几年的成长与历练、沉思与积累,使她不仅始终怀揣着荣军情怀,更有着一份“豁得出去”的魄力与自信。对于怎样在公益性和经营性、社会化和职能化之间寻求平衡点,陈亚萍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作为公立医院,我们有责任为所有人群均等化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但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我们要坚持职能优先,要把‘荣军’托底保障放在第一位。”

  在医院现有的800张床位中,有100张床位专门用于崇军康养服务,主要用于收治崇军对象,如残疾军人、高龄军人、荣誉军人等。医院还为他们开通了专区,配有专属团队保障他们的各项医疗服务。

  在“大专科、小综合”的医疗运行模式下,浙江省荣军康复医院的“军康里、荣军红”特色更加凸显,也更好地发挥了在荣军健康保障中的专业服务作用。

  (特约通讯员 殷忠好 邱玮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