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in宝盈

往事难忘——记抗美援朝老兵李国柱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谢志娟 崔亚明

  时隔70年,记忆依旧清晰。

  9月中旬,我们在徽县见到李国柱时,这位86岁的抗美援朝老兵脊梁挺得笔直,胸前的一枚枚军功章历经层层岁月,依然熠熠生辉。

  镌刻在记忆深处的往事,丝毫没有随时间的推移而渐行渐远。随着老人缓缓的叙述,一段炮火纷飞的往事扑面而来。

  一

  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的1949年10月,李国柱光荣入伍,成为一名战士。

  1950年10月底,李国柱所在部队在辽宁营口换上了棉衣棉裤,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

  “白天,敌人的飞机四处轰炸,我们就隐蔽在树林里。晚上行军,敌人照明弹一个接一个,如果发现我们志愿军,机枪就像雨点一样扫来……我们一边躲避扫射一边奔跑。”每夜急行军一百多里,李国柱和战友们终于到达堡川前线。

  进入阵地后,副班长李国柱和他的战友们接到任务:死守川口的一个小山头。“排长把我们班分成三个小组,一个小组三个人,班长带了第一组守在阵地的中间,我带着第二组守在阵地的左侧,第三组守在右侧,敌人飞机不断地来轰炸,但我们在这里坚守了三天三夜。”一天下午,李国柱发现又来了一辆敌人的坦克,在战友的掩护下,他左臂夹着炸药包,右手投出了一个反坦克雷,然后甩出了炸药包。在敌人的坦克爆炸的瞬间,李国柱突然感到右臂冰凉,鲜血湿透衣服。他在投弹时,敌人的子弹击中了他的右臂。受伤的李国柱被撤下阵地时,又遇袭击,再一次受伤。

  李国柱所在部队在堡川打退了敌人的17次进攻。

  二

  1951年春天,李国柱被送回国内接受治疗;1951年底,身体康复后,他再次返回朝鲜战场,担任首长的警卫员。

  1953年,李国柱随首长来到板门店,这一年的7月27日,交战双方在这里签署了停战协定。

  战争结束。

  留在右臂的那枚子弹是战争留给李国柱最直接的“纪念”,它至今仍与老人共处。“一半进了骨头,不能取。”只是每逢天阴下雨时,这一70年前的“纪念”令他胳膊疼痛穿衣都难。在战场上因寒冷失去的8个脚趾甲也时时提醒着老人,往事并不如烟。

  从战场上亲手缴获的一张军绿色毛毯,李国军至今保存。它与一枚枚沉甸甸的军功章、一张六级伤残军人的证书一同被珍藏。

  三

  从朝鲜回到国内的李国柱依然留在部队,他在部队读书、入党、工作。直至1963年7月,转业到家乡徽县工作。后在县体委主任任上退休。

  时间如水流过,记忆时时泛起。“那场战争教会了战胜困难,之后面对多大的挫折我都能坦然面对。”李国柱生性乐观,经历过生死,更觉生命之宝贵,“许多战友牺牲在了朝鲜,我能活着回来,就应该好好活着。”

  “70年前,年轻的我能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我深感自豪。国家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取得了胜利。70年后,我们的国家实力提高了,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的国家站起来了、富起来了、强起来了。回首往事,更觉自豪!”老兵李国柱言语铿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