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in宝盈

内蒙古赤峰:红色兵站里的军民情

  编者按:2012年,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振兴街道振兴社区居委会在众人的提议下,成立了红色兵站,为辖区内退役军人提供一个娱乐、学习的平台。同时,利用他们丰富的从军经历资源,搭建一个为辖区企业和中小学生讲述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的桥梁。本刊特刊登其做法,以供参考。


  文 | 王威


  草原深处,活跃着这样一个特殊的组织:它身处城市社区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却远近闻名;它的职权还不及一个村委会,却拥有8个服务队和1个红色基因宣传诗社,服务数千人;它的创办者屈指可数,却能动员上百人的队伍常年在辖区内开展义务帮扶,深受人民群众欢迎。它就是全国仅有的两家红色兵站之一--赤峰市松山区振兴街道振兴社区红色兵站。新组建的赤峰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首任局长宝民在红色兵站调研时感慨地说:“小小兵站里的大作为,充分体现了我市广大干部职工做好退役军人工作的决心和信心,他们的有益做法,也给我们下一步做好退役军人事务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

  “菜单式”服务将服务送进门

  2017年11月的一天,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家住振兴社区的退役老兵张大爷犯了愁:眼看着家里的米缸见了底儿,自己和老伴行动不便,又赶上这样的天气,中午拿啥下锅啊!正当老两口无计可施时,张大爷突然想起振兴社区红色兵站工作人员送来的“菜单式”服务卡,找到米面粮油店的电话后,张大爷试着拨了过去。

  “请提供一下您的详细家庭地址,我们这就派人给您送去!”20分钟后,一袋50斤的大米如约送到了张大爷家。

  “菜单式”服务到底是什么服务方式?它给辖区的退役军人们都带来了哪些便利?

  松山区振兴街道振兴社区成立于2003年,有居民5000余人,驻辖区企事业单位10余家,各类商铺近200家。据统计,这个社区里居住着退役军人85名,年龄最大的已有93岁。由于他们年纪普遍较大,加上小区内楼房均为步行楼梯,老人们采购日常用品极为不便。为解决这一实际问题,社区红色兵站采取进门入户的方式,对辖区内每户退役军人家庭进行了摸底调查,对退役军人们日常生活用品的需求情况进行了详细了解,并根据他们的生活需要,与小区附近124家店铺签订了“选、购、送”一条龙服务合同。红色兵站将各个商铺的商品种类、价格、联系方式等制作成类似菜单的卡片,发放给辖区内每一位退役军人。当他们有需要时,只要拨打相应店铺的电话,指定所需的商品,店家便会派人无偿送货上门。“菜单式”服务的成功开展,在当地引起了强烈反响,振兴社区的退役军人们自豪地称之为“私人定制”。

  为了方便辖区内更多的老人享受到“私人定制”,红色兵站还将服务拓展到了辖区内的普通老人,实现了“菜单式”服务辖区全覆盖。

  “讲师团”将战场搬上讲堂

  针对辖区内退役军人多、各类企业多、辖区周边中小学多的特点,红色兵站产生了请退役军人为大家宣讲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想法。然而,辖区内退役军人年龄普遍较大,组织他们出去宣讲,能得到他们的支持吗?兵站工作人员的脑海中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这些年,兵站没少为我们这些老兵服务,大事小事都想着咱,我们早就想着为兵站也服务一回呢!”80多岁的张大爷当即拍起了胸脯。

  一石激起千层浪。随后,辖区内多名退役军人主动找到兵站,要求加入“讲师团”队伍。如今,“讲师团”的成员已由当初的9人发展到22人,他们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常年深入辖区企事业单位、辖区周边中小学校开展宣讲活动,将他们一次次经典的战斗故事,生动地还原到了讲堂上。

  听了“讲师团”的宣讲后,赤峰松山五小4年级小学生徐丽伟说:“祖国今天的强大是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长大以后我也要当一名解放军战士!” “讲师团”成立以来,已经为中小学生、企事业单位无偿宣讲红色教育20余场,受教育人数达2万余人次。

  与此同时,红色兵站趁热打铁,组织辖区内部分退役军人和普通老人成立了“红色维权服务队”“红色助老服务队”“红色助困服务队”“红色讲堂服务队”“红色文化体育服务队”“老兵之家志愿服务队”“红色就业创业服务队”等8支红色队伍,专门为辖区有需求的居民提供红色维权、卫生清理、免费理发、上门义诊、就业指导等特色服务。

  “映山红”映红一方热土

  “夜半三更呦盼天明,寒冬腊月呦盼春风,若要盼得呦红军来,岭上开遍呦映山红……”硝烟迷漫的岁月里,优美的旋律传遍了华夏大地。

  在赤峰地区,红色兵站创办的红星诗社《映山红》诗刊,如同《映山红》的旋律一样远近闻名。

  提起红星诗社,72岁的郑贤和63岁的张文龙脸上都焕发出别样的光彩。郑、张二老都是松山区教育事业的退休人员,出于对诗词歌赋的共同爱好,老哥俩儿先后走进了红色兵站,走进了红星诗社,义务担负起主编的职责,并将诗刊取名《映山红》。《映山红》的问世,如一颗重磅炸弹在辖区及周边地区炸开了锅,一时间,来自辖区内外的稿件雪花般飞来。

  面对大量来稿,郑、张二老喜忧参半,喜的是诗刊刚刚创办就受到这么多文学爱好者的追捧,忧的是这部分人对诗词的认识和理解良莠不齐,来稿水平也有高有低。“何不借此机会组织诗词爱好者办一个培训班?这样既能让水平欠佳的爱好者得到提高,又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在郑、张二老的共同努力下,红星诗社培训班成立了。郑贤退休前是一名语文教师,平时对诗词歌赋颇有研究,便主动担当起培训老师一职。每逢周三下午,来自辖区内外的诗词爱好者都会如期来到红色兵站,接受诗词写作培训。这些学员中,有从戎数载战功赫赫的退役军人、有从教育岗位退休的老教师、有从企业退休的老职工……光阴荏苒,岁月更迭,随着时间的推移,学员一茬换了一茬。张文龙动情地说:“通过这些年的工作,我已经深深地爱上这个职业了,只要我的身体不垮,就会把这份事业进行到底!”

  多年来,红星诗社创作出了大量歌颂改革开放、红色历史、英雄人物等脍炙人口的诗词,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2018年9月,红星诗社被自治区诗词学会评为“诗词教育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