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in宝盈

探寻赵国育的传奇密码

  文 ∣ 本刊记者 吕高排 李德营

  听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他扔下三角抹子,从二层脚手架上爬下来,整理一下衣服,又上上下下拍了个遍。

  黑红的脸,稀疏的头发,结实的身体,干裂的手,沾满泥灰的迷彩服……全国模范退役军人、长春市玉丰泽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国育,和那些长年生活在白山黑水间的农民没有差别。

  探寻问题:创业顺利吗?

  探寻方位:猪舍

  听见赵国育的动静,正在晒太阳的猪们骚动起来,拥挤着跑到门前,像等待检阅的仪仗队。赵国育抄起一把饲料,放在鼻子前闻了闻:“还行,挺新鲜。”

  这里的温室猪舍,比3个标准足球场还要宽。内部整齐得如同士兵营房,一个个隔断将其平均划分,形成独立单元。分别写着种猪区、仔猪区、妊娠区、产房区、保育区……

  走到仔猪区,看见一头个头较小的仔猪没有站起来。他几步迈过去轰它,小猪仍然不动。赵国育抱起小猪,扒开嘴巴。小猪一连咳嗽两声,赵国育皱起眉头。他像变戏法似的,从工作服口袋里掏出一袋感冒药,用牙撕开,喂到小猪嘴里。“季节交替时候,猪和人一样,最易感冒。”

  产房区的情景更像个妇产医院。产仔的母猪住所独立,舒适干净,享受着至高无上的待遇。刚刚出生的小猪生活在更暖和的保温罩里,既方便吃奶,又不会被身形庞大的母猪踩压。

  有机猪舍是一个下沉式的构造,铺满秸秆。赵国育介绍说,秸秆上有一种菌,生长飞快;猪的粪便一经菌类吸收,很快消失,整个猪圈干干净净,一点臭味也没有;猪吃的饲料有专门的管道运输过来,自来水管一直装到猪嘴边,伸嘴就可以喝到……

  前不久,赵国育从台湾进口一台生物肥生产机,这种新型环保设备,专烧玉米秸秆加工成的固体燃料,环保无污染。用这些有机肥种出来的水果蔬菜,是有机食品,非常好吃。

  这里,也曾经是赵国育的宿舍。

  个人二等功、连队集体一等功、全军优秀共产党员、吉林省第五届党代表……2002年1月,47岁的武警某部农场政委赵国育,带着满身的光环脱下军装,成为一名自主择业军转干部。

20200225185410.png

  发挥个人特长,创造新的奇迹。赵国育把目光瞄向了九台区龙嘉镇草城村一个废弃的养猪场,这里离长春市50余公里。他用8万元安家费买下这个养猪场之后,已是两手空空,只好向弟弟张嘴借钱。

  第一次去猪场,三轮车夫说啥也不送,那里的路没法走。他多给了10元钱,车夫勉强答应。在泥泞的道路上走了两个多小时,面前的情景比想象的还要糟:几间破房已经漏雨,门也推不开;一人多深的蒿草丛,一眼望不到边;井里打上来的水浑浊不堪,牲口都无法饮用。弟弟捂紧带着现金的挎包,拉着赵国育就走:“哥,这里没法干,咱回吧。”

  赵国育不回头。他将塑料布展开,上面铺上厚厚的稻草,搭起一座帐篷。有了大本营,他首先开始铺路,拉了5车沙石,将一条烂泥路铺好。可是第二天,一场暴风雨把路冲走,连石子也没留一块。3米多深、25米宽的水面,像滚滚长江一样汹涌澎湃,猪场与外界彻底隔绝。

  赵国育雇佣的16个工人加入到拆迁重建队伍里。可是又一场暴雨袭来,猪场再次变成孤岛。他看看仅有的半小盆面粉,带着工人们挖野菜,用少量面粉和很多的野菜做成饼,硬熬了5天。那时候的赵国育站在一片汪洋面前,发誓等有了钱,第一件事就是修路。

  水,同样困扰着赵国育。从村里挑水吃,太远;打井,一连8眼全是流沙。难道真的无路可走了?赵同育找到第9个位置,他相信三步一换水的原理。

  果然,这里成功了!白哗哗的水流出来,他一口气喝了一大瓢。

  当年11月,猪场变了样。赵国育在猪舍的一角架起高低铺,猪睡下面,他睡上面。开始睡不着,猪们又叫又闹,夜里还打呼噜,分贝大得吓人;气味也浓,呛得喘不上气。起初,他用被子蒙着头,没几天,他已习以为常。没有猪臭,没有呼噜声,反倒翻来覆去睡不着。冬天,他怕刚产出的猪仔冻坏,就把它们抱进自己的被窝里,和猪一起睡。

  探寻问题:成功的背后是什么?

  探寻方位:家

  实际上,这算不上一个家。但赵国育长年奋战在猪场,妻子张洪艳也只好搬过来陪他。长春那个真正的家,连过年都很少回去。

  这样倒好。以前家在长春,赵国育偶尔回去一趟,忙忙乎乎的来不及换衣服。出了门才发现刚在猪舍里干活,鞋子全湿了,裤腿上也沾满猪粪。等他一上公交车,乘客赶紧躲开;回到自己的小区,邻居捏紧鼻子;进了家门,张洪艳打开全部窗户——猪味实在太大了。

  现在,家和猪舍紧紧连在一起,那种味道就成了常态,张洪艳也习惯成自然。

  这个家不到20平米,像一张过时的黑白老照片。除了两个大炕,已经没有多少空间。从炕上下来,三步就可以迈出大门。在这个家里,唯一的奢侈品,是一台大背头的电视机,在很多落后的地方,也已经很难见到。

  张洪艳很少说话,却是细致的观察员。早晨,赵国育四点就起床,先到猪舍巡查一遍。刚端起饭碗,工人告诉他缺了钢管,他带上司机就走。等上午10点回来,把料卸完,张洪艳已经热好饭菜:“你又忘了吃早饭。”

  2002年,生猪的行情猛涨。赵国育买下一百头。可是第二年,价格掉了将近一半,净赔12万元。

  紧接着,他再投资10万元,买了20多头牛。市场行情继续下滑,每头牛赔1000多元,加上人工费和饲料成本,一共赔了5万多。

  屡败屡战。听说养大鹅挺挣钱,赵国育又买来鹅雏,只盼来年有个好光景。可因为缺少养殖经验,1000只鹅一下子死了800多只,连人工和饲料费也赔得一干二净。

  至此,50万贷款血本无归。

  2005年的春节过得特别糟心。手无分文的赵国育听着喧闹的鞭炮,心情更加烦躁。哥哥听说了他的窘境,给他送来5000元钱。他给工人发完工资,手头只剩下100元。

  等这个最难过的年关熬完,赵国育开始检讨自己失败的原因:不懂市场,无预见性。越是急于求成,失败概率越高。养殖业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等自己经营好了,市场已经转向了。

  “现在单纯种玉米不挣钱,种玉米种子一斤顶十斤!”腊月初八,赵国育坐着公交车回猪场,两个老百姓的聊天让他茅塞顿开:“养猪不挣钱,养种猪自繁自养,一头顶十头。”

  这一天,赵国育到菜市场买来一条鱼,又选了两样好菜。张洪艳回到家,满屋子香味扑鼻。

  “这是发财了?”张洪艳疑惑。在这个家里,已经半年多没有鱼的味道。

  “快了,快了。”赵国育强忍着眼泪,连声说。

  全家人吃完饭,赵国育拿出房产证,反反复复地看。没有人比张洪艳更了解他的想法:“要是再赔了,咱们连住的地方也没了,就真的一无所有了。”

  “只有一无所有,革命才能彻底!”赵国育决定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张洪艳默默地点了点头。

  贷款20万元,买下100头种猪。赵国育不再马虎,他每天和饲养员、技术员吃住在猪圈,母猪怀胎率、仔猪成活率、种猪出栏率,他盯得死死的。当年,猪价上涨,2006年,继续上涨。猪场一下子起死回生,还清了所有欠款,净剩100多万元。

  100多万,对于一个猪场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很小的数字。猪舍已经饱和,眼看200多头母猪就要产仔,把这些小猪卖掉,对猪场发展不利;不扩建猪舍,新产的2000多头小猪没有地方住。赵国育急得团团转。

  早就看出端倪的张洪艳说:“我回城里一趟。”

  第二天,她把从娘家借来的20万,悄没声地放到他面前……

  探寻问题:富裕之后干了什么?

  探寻方位:九台区畜牧业协会会长办公室

  九台区畜牧业协会会长办公室虽然使用率不高,四邻八乡的村民却没有不知道的。赵国育一个月只来一次,听取协会秘书长的汇报,了解会员困难,立即解决问题。

  2009年11月,实现扭亏为盈的赵国育,养殖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他建起现代化种猪养殖场一座,引进国外最先进的环保技术,建成牧业生态养殖小区2座。种猪母猪存栏数1000余头,年繁殖仔猪20000余头,成为九台区养猪龙头企业。

  赵国育发明的绿色养猪、生态育肥技术获得国家专利,前来参观的日本环保部官员说,他的养殖方法,即使在日本,也是最先进的。

  2017年,有领导专程到赵国育的企业视察,对其大为赞赏,称之为“可以引领创新的良心企业”。

  赵国育因此被推举为九台区畜牧业协会会长,他创建的九台市龙嘉镇强民养殖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私下里,村民更愿意叫他致富政委或者赵会长。

  出身农民又在农村致富的赵国育,对农民最了解,他们渴望致富又苦于不懂市场、不懂科技的心境,他最熟悉。他决定带着大家一起向前奔跑。

  九台区作为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多数农民都养猪,但大家没有科学的养殖技术,就拿配种来说,多年来一直沿用传统方式。一分钱不挣,赵国育带着技术员熊宏伟一户一户地讲解:人工授精不仅提高繁殖质量,还省了很多成本。但群众就是不接受。

  熊宏伟就是本地人,赵国育让他找自己家亲戚试验,并立下字据,要是人工授精失败,他拿一模一样的母猪赔偿。

  没几天,熊宏伟亲戚家的母猪怀孕了。115天后,一下子产仔16个,个顶个水灵。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来到赵国育的猪场,请他前去人工授精。一户说:“我们家的饺子都包好了,完事就在那里吃饭。”另一户说:“我家母猪正发情,不能错失机会。”

  一时间应接不暇。赵国育把技术员分成四个站,每个站分头进村搞培训,教会方法,让大家自己操作。

  之后,赵国育放下如日中天的养猪事业,每天在各个村转悠,全面普及自己的养猪模式。谁家的猪生病了,谁家的猪要接生,谁家的猪长得慢,谁家的成猪该出栏了,谁家的仔猪该铰牙了……不用提醒,赵国育就会上门。

  村民们记住了这样的场景:赵国育手持专用的钳子,跳进猪圈,抱起猪仔,扒开猪嘴,将两颗獠牙铰断,再把猪尾巴剪掉。“小猪现在还没有知觉,不会痛苦,也没有创伤。獠牙容易咬破母猪的乳头,还容易划破其他小猪的脸;猪尾不长,却非常消耗能量,剪掉会降低不少成本。这些,村民都不懂,需要我们跟他们说。”

  仿照赵国育的模式,九台区德惠、农安等68个乡镇10812户农民都开始养猪。现在,他们绝大多数盖了新房,买了轿车。

  2017年,赵国育实施了“分利润、惠战友”的企业扩大再生产战略,利用既有优势,让战友入股。目前,长春市50名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已经与他结盟,成立股份公司,共同创造新的辉煌。明年,他要进一步扩大公司面积,建成100公顷的种植区,3公顷的养殖产销区,20公顷的旅游观光区。

  那时候,十里八乡的村民都可以来就业,这里的村庄将变得美丽、富饶,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