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in宝盈

三代巡边员,行走帕米尔

  文∣刘奕彤 图∣张庆良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地处海拔4000多米的帕米尔高原,氧气含量不足平原地区的一半,风力常年在七级以上,最低气温达零下40摄氏度。在这样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延绵分布着我国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长达888.5公里的边境线。

  当地牧民发挥懂得民族语言、熟悉地理环境、适应高海拔生活的优势,骑着牦牛为边防战士引路,成为边境线上“流动的哨点”。其中,牧民拉齐尼·巴依卡一家三代为国戍边的故事家喻户晓。

  爷爷带着水泥、油漆和馕上路,父亲36年接力戍边巡逻

  1949年12月,新中国成立之初,红其拉甫边防连随之成立。

  正值隆冬,面对一片冰天雪地的红其拉甫,马上要执行巡逻任务的连队官兵犯了难,这次巡逻的目的地是吾甫浪沟(塔吉克语,意为死亡之谷),路上经常发生雪崩、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往返一次需要3个月时间,如果没有经验丰富的向导,人生地不熟的他们将寸步难行。

  怎么办?

  就在这时,拉齐尼·巴依卡的爷爷——牧民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自告奋勇,给连队当向导。他们带上三样东西——水泥、油漆和馕,开始了漫漫征程。馕在路上是干粮,水在山沟里随处都是。到了界碑,大家用水泥修补损坏的地方,用油漆刷新,还要描字,而后敬礼、宣誓。

20201211113459.jpg

帕米尔高原上,拉齐尼(右二)为官兵讲述三代守边故事

  “我从小就听过爷爷的故事,那个时候,什么都没有,每一次巡边都非常危险,而现在,有特别防寒的羽绒服,还有现代化的导航设备。所以我佩服爷爷,立志做得比他更好。”拉齐尼·巴依卡说。

  在此后的23年间,经验丰富的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坚持义务带领边防官兵巡逻,他总是骑着牦牛走在队伍最前面,以便及时发现危险。

  1972年,年迈的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走不动了,他的儿子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主动接过“接力棒”,与连队官兵一起爬冰卧雪、戍边巡逻,一走就是36个春秋。其间,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为挽救战士的生命,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那一次巡逻,遭遇山体滑坡,一块山石砸中巴依卡·凯力迪别克的脑袋,他当场昏了过去。经过紧急抢救和治疗,巴依卡·凯力迪别克苏醒过来。

  整整36年,巴依卡·凯力迪别克把最好的年华奉献在护边路上,也承载了很多痛苦:高原性心脏病、风湿性关节炎、胃病等病症常年缠绕着他;他将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巡逻上,父母和前妻临终前的告别他都没能到场,可他从来没要政府一分钱补偿。

  1998年“八一”前夕,塔什库尔干县领导到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家慰问,问他有什么困难和要求。他回答说:“我唯一的愿望就是加入中国共产党。”朴实的话语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个人。第二年,满头银发的他在党旗前庄严宣誓,终于实现了这一愿望。

  就这样,爷爷和父亲,在帕米尔高原上竖起一面旗帜,永远飘扬在拉齐尼的心中。

  为救战士,他冻得不省人事,抢救3个多小时

  在父辈耳濡目染下,拉齐尼12岁就跟着父亲探路、查看地形、熟悉红其拉甫地理位置,俨然已是一名小小护边员。

  2004年,当了38年义务巡逻向导的巴依卡身体状况大不如从前,为将父辈们的爱国守边精神传承下去,他拉着儿子拉齐尼的手说:“边防官兵日夜巡逻边境线,我们的边关才得以安宁,现在我走不动了,你要继续走我走过的路。”此时,拉齐尼·巴依卡刚从部队退役回家,而他服役的部队就在帕米尔高原。

  2005年,拉齐尼正式接过父亲手中的鞭子,和其他塔吉克族护边员一起,骑着牦牛行走在千里边防线上,成为一个不穿军装的边防军人。

  十多年的巡逻路上,危险无处不在。

  一次巡边,落在最后的牦牛自行上山踩塌了石头,巨大的石块从山上滚落。“战士看到危险把我拉过来,救了我的命。”拉齐尼说,“还有一次,我的鞋底磨烂了,连长把鞋脱下,让我穿,他说‘我没事,你穿吧’,我感觉特别温暖。”

  2011年11月,拉齐尼像往常一样带着官兵们奔波在山高路险的吾甫浪沟进行巡逻。突然,天气骤变,鹅毛般的大雪纷纷落下,积雪把牦牛都埋没了。战士皮涛行走在队伍最前面,从牦牛背上摔下来,掉进雪洞里,战士们赶紧前去救援。周围的冰雪还在垮塌,千钧一发之际,拉齐尼高喊一声:“大家都不要动。”他爬到雪洞旁边,不顾寒风刺骨,脱下衣服,打成结,做成绳子,花了两个小时将皮涛从死亡线上救了出来。皮涛得救了,拉齐尼却被冻得不省人事,送到县医院急救三个小时才挽回了生命。

  2013年9月,巡边队经过乱石滩断崖,发生山体滑坡,曾经巡逻的标记和路都没有了。大家一筹莫展,拉齐尼请官兵原地休息,自己前往峭壁探路。谁料山上落石将拉齐尼砸晕,鲜血直流。官兵们赶紧抢救、包扎伤口。拉齐尼清醒过来后,官兵们劝他回去,他坚决拒绝了:“这是任务,绝不能因为我的一点小伤耽误了巡逻。”

  巡边线路中,吾甫浪沟地势尤其险峻,常发雪崩、泥石流,开车、骑马不能进入,巡边只能靠“高原之舟”牦牛作为交通工具,还要有熟悉地形、经验丰富的向导带路。在三代人巡边路上,10头牦牛献出了生命。

  2014年9月26日。从第一次巡边就跟随他的白牦牛,像往常一样背着给养踏上巡边路,却在过最后一条河的时候被石头卡住。挣脱中,白牦牛倒在河里,不能动弹。拉齐尼和战士们好不容易才把它抬到岸边,仔细查看、观察,发现白牦牛的腰断了。打针、敷药、喂草……经过一夜的照顾,白牦牛还是没有站起来。

  巡边队要返回,白牦牛却走不动了,拉齐尼抱着白牦牛失声痛哭,这只通人性的白牦牛也哭了。拉齐尼说:“实在没有办法了,不能带你回家了……你要在原地慢慢恢复,等腰好了一定要自己回来!”

  临走前,拉齐尼把很多草放在牦牛身边,边哭边回头,期待白牦牛能好起来,因为它认得回家的路。

  然而,白牦牛没有回家;当拉齐尼再次见到白牦牛时,它已经变成一堆尸骨。拉齐尼说:“我失去了一个好伙伴、好战友,它很小的时候,我就训练它,它比其他牦牛都聪明,多远的路,走一遍就记住了。这条巡边路,它和我走了5年,却离开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