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in宝盈

“枪王”隐于幕后

  出枪、转体、上膛、瞄准、击发,整套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38个春秋足以培养一名狙击手的肌肉记忆。即使当年与枪托摩擦的军装变成了警服、曾经轻拂瞄具的青丝已生了华发,济南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射击教官刘惠甫坚定的目光似乎依旧可以穿透标靶,串起他作为一名狙击老兵的执着与坚守。

特殊的“军功章”

  1997年夏,骄阳炙烤着大地。被队员们称为“魔鬼教官”的刘惠甫正在组织一场狙击手实弹射击训练,队员们的汗水洇湿了训练场,握枪的双手在紧绷神经的带动下微微颤抖。

  “射击!”一声令下,待命的狙击步枪全数向标靶开火。这时,一位年轻队员由于紧张,肌肉过度僵硬,双手在发射瞬间突然用力,子弹飞向一旁的岩石。刹那间,岩石折射的弹片像出鞘的钢刀,正中刘惠甫颈部,鲜血瞬间浸透了他的警服。

  经过几个小时紧急手术,医生取出了深入刘惠甫体内6厘米的弹片。

  “歹徒不可能给你第二次机会,训练就是实战,只要能把队员训练成优秀的狙击手,自己流点血不算什么。”之后,刘惠甫将这块弹片珍藏,拥有了一枚最特殊的“军功章”。

  面对生死瞬间,狙击手也会像常人一样害怕。但是,每当刘惠甫看到这枚“军功章”,想到队员们成为“枪王”的期盼,他依然选择继续留在训练场上,将毕生所学悉数相传。

  “训练流血是战时平安的保障,身上的伤疤是坚守战位、传承事业的荣耀,只要队员愿意学,我就愿意教。”执训数十年来,刘惠甫将这份誓言融入骨血,早已做到“人枪合一”。

一批批“枪王”的诞生

  “他总是手里拿着自制的小木棍,在队员们身后转悠,谁动作松懈了,就敲打谁的肩膀。”特巡警队员说,这些额外“关照”,其实是为了一点点抠细小动作,反复讲解、示范、纠正,直至大家完全掌握。

  刘惠甫还独创了“逆向模拟法”,与射手反复模拟推枪动作,让其感受击发角度、后坐力对肩肘的传导等微妙变化,从而形成肌肉记忆。他还能通过队员“握挺抬摆”的动作、射击时枪身后坐的瞬间及身体颤抖的瞬间,判断子弹的命中方向及偏离目标中心的距离。

  在一次日常狙击训练中,队员刚刚射出第一发子弹,背对靶子的刘惠甫就说“这一枪非常好”,结果确实正中红心。“这次着点距目标中心偏左至少5厘米。”第二枪后,射手通过瞄准镜检靶,结果竟然也分毫不差。“问题在于击发瞬间抵肩不实,肘、肩不能同步承受后坐,自然指向偏左。”按照刘惠甫的指点,射手调整后准确命中目标。

  每次集训都是刘惠甫最忙碌的时候,他会把队伍中数十人的技能特点、个人习惯、性格、不足一一记录,白天纠动作,晚上过电影一般细细琢磨,量化分析每个队员对要领掌握的熟练程度、存在的不足及心理活动对技能产生的影响,制订不同训练方案,做到因人而异、分类施治。

  刘惠甫常告诫队员,优秀的狙击手必须具备3个条件,即一枪制敌的射击本领、过硬的心理素质和冷静的头脑。在他的精心训练下,济南特巡警的队伍里,一个又一个“百步穿杨”的神枪手相继涌现,他们在全省特巡警实战技能比武中多次名列前茅。刘惠甫也当之无愧地被评为全国公安系统金牌射击教官、全省特警战术射击教官培训班射击教练、“泉城最美退役军人”,被录入山东省公安专家人才库。

择一事 终一生

  除了训练场,“刘惠甫枪械工作室”是他付出时间和精力最多的地方。训练之余,他会戴上老花镜,在显微镜下对防暴枪、手枪、冲锋枪、步枪、狙击枪、教练枪等进行深度研究。

  不仅如此,他还愿意“拓荒”攻关相关课题,比如进行射击贯穿性试验等,从而为制定各项战术打下坚实基础。

  在刘惠甫的办公室里,整整齐齐摆放着一摞摞学习笔记,从火药、弹道学、概率论等理论研究,到气象学、空气动力学、材料学、犯罪心理学、生理学、解剖学等多学科知识,再到国内外发生的暴恐、枪击等案例,都是他关注的内容。他不断拓展着射击的内涵和外延,丰富着知识结构,完善着训练方案和战术战法。

  “他教给我的越多,我才越觉得自己懂的太少,应该学的太多。”队员于凯由衷感叹。“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凝结在刘老师的皱纹和汗水中。”队员周震钰对刘惠甫充满敬佩,“训练艰辛枯燥,可我想放弃时,就想到了刘老师研究案例时干涩的双眼,想起他‘年纪上来了,血压也上来了’的调侃。”

  谈及数十年如一日的苦与累,刘惠甫总是笑笑说:“时间不等人,得抓紧时间多做点什么,让队员们的射击水平尽快提升上来。”

  在济南陆军学院13年狙击教官生涯中,他精益求精地训练出一批批狙击尖兵;全国公安系统实战应用射击比赛,他10发子弹打出91环,勇夺“狙击枪王”;匈牙利世界军队和警察狙击手比赛,他代表公安系统为国出征;在异地维稳、灾区救援、武装巡逻中,他总是身先士卒……

  如今刘惠甫已55岁,可他稳健的双手依然可以牢牢把控子弹出膛的方向,让它继续飞向自己作为一名狙击教官的初心和目标——引导新一代的狙击手们站在他的肩膀上,走更长的路。

     (文/ 王 磊 陈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