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in宝盈

“紫菜村”的“掌舵人”

清晨,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高公岛街道黄窝村的“兵支书”张立祥来到离村子不远的紫菜养殖场,凛冽的海风裹着海水的咸腥味扑面而来。

“最近,除了清洗、烘烤紫菜,我们还在修补网帘和架具。”养殖户胡森林介绍,10余年间,从“靠天吃饭”的渔民到年收入近300万元的紫菜养殖大户,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咱们黄窝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紫菜第一村’,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这多亏了村里的‘掌舵人’张立祥书记。”

找到出路

1986年,张立祥应征入伍,进入武警部队服役。在军营里,靠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他多次立功受奖。1990年,退役后的他回到故乡——一个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的小渔村。

2000年,张立祥接受组织任命,开始担任黄窝村的党支部书记。“那年春节,我了解到一些渔民由于身体原因无法出海打鱼,失去收入来源,生活困难。这让我下定带领大家致富的决心。”张立祥回忆。

靠海吃海,张立祥带领黄窝村村民先后尝试了网箱养鱼、羊栖菜栽培等项目,都因水质不合适,以失败告终。为了找到出路,张立祥深入浙江、山东等地的渔村考察,寻找致富项目,这时,紫菜养殖进入了他的视线。连云港附近海域的环境非常适合条斑紫菜的生长,但紫菜养殖成本很高,几经挫折的村民顾虑重重。“我们一没钱、二没技术,咋养?”村民金立贵说。

张立祥决定带头干。他把家里的房子抵押出去,用30万元贷款作为启动资金,和困难户结对,率先养殖了100亩紫菜。他反复请教专家,精心养殖,第一年就收回了成本,还清贷款后,给工人们发了工资,账面上还剩下1万多元。

渐渐地,村民们有了信心,纷纷“转捕为养”。随着紫菜养殖规模越来越大,养殖区域受限的难题又摆在眼前。张立祥带头研发用玻璃钢制成的插杆,将紫菜养殖海域从近海向深海扩展,养殖面积扩大了,产量也逐日增加。

敢想敢做

在黄窝村村民眼里,张立祥是一个办法很多、敢想敢做的人。随着紫菜产量的增加,他考虑到单一品种的养殖模式抵御风险能力差,一旦受到不利因素的影响,养殖户将面临严重亏损。

为实现转型发展,张立祥主动与淮海工学院、连云港市水产研究所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对接,组织“科技下乡”“渔业科技入户”等活动,在养殖户中积极推广海参、江蓠等新品种,采用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刺参沉箱式养殖等新模式,为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找到了新的增长点。

为了更好地帮助村民增收致富,在张立祥的努力下,两座渔业码头、一座渔船维修船台和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的生产物资堆放场地先后在黄窝村建成。2018年1月,紫菜加工厂的创立,让黄窝村的紫菜产业实现了由单一养殖向食品深加工的转变。

在张立祥的带领下,黄窝村的紫菜养殖面积从最初的500亩发展到现在的3.6万亩,村民的收入逐年递增,日子越过越好。

美丽渔村

“游客到黄窝,既要有看头、有玩头,还要品尝到渔家风味美食。”经济基础打牢之后,张立祥开始思考如何在黄窝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于是鼓励村民利用闲置的老屋开发“吃在渔家、住在渔家、乐在渔家”的特色旅游项目。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个美丽的渔村,在欣赏风景的同时,还会买上一些口感鲜嫩、带着海洋气息的紫菜。

走进黄窝村,一座座红瓦白墙的村居错落有致,沿着乡间小路蜿蜒而上,皇古洞、龙潭涧、龙凤树等自然景观引人入胜,向东望去,辽阔的海面波光粼粼。2020年9月,黄窝村凰窝国家3A级旅游景区正式揭牌,全年接待游客10余万人次。

在2023年的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张立祥全票获得连任,面对村民们的信任,他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让村里的父老乡亲都过上好日子。”张立祥说,“要实现产业融合发展,让紫菜养殖、紫菜加工和乡村旅游成为黄窝村的‘金凤凰’,让渔村变成‘黄金窝’。”

我对战友说:

退役返乡后,我当上了“兵支书”,面对那时的“穷窝窝”,下定决心带领村民找到一条致富路。通过不懈努力,一把小小的紫菜让乡亲们的腰包一天天鼓起来,脸上的笑容一天天多起来,我的心里也越来越敞亮。海边的黄窝村成了“黄金窝”,也成了我离不开的地方。

特约通讯员?宋爱军?通讯员?孙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