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in宝盈

洞庭湖畔“织梦人”

不久前,来自湖南省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残疾人周平伟被湖南拓福家纺有限公司聘任为缝纫工。

入职第一天,满满的幸福感就扑面而来——专岗、专用设备、无处不在的无障碍设施让许多像他一样的员工有着同样的感受。

拓福家纺共有51名残疾员工,占到员工总数的72%。这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笔者来到位于洞庭湖附近的康王乡长石桥村一探究竟。

“量身定制”

在厂区外,我们见到了拓福家纺的负责人、今年50岁的五级伤残退役军人危李。他拿着对讲机,发出“请开门”的简单指令后,厂区的大门缓缓打开。

“负责开门的是两位有智力障碍的残疾员工,他们只能听懂简单的指令。”危李说,为了让两位特殊的“守门员”能够更好地适应岗位,对讲机必不可少。每次有访客来时,只要发出“请开门”的指令,他们便会依据指令开门。

跟随危李走进制作棉被的车间,梳棉机、针刺机、全自动铺布机正在有序运转。两位单臂残疾的员工合力搬起一卷棉花,放到梳棉机上;聋哑员工穿纱时,腿部残疾的员工观察机械运转状态,用闪灯的方式指挥聋哑员工停止或继续操作。

“我们通过‘以人定岗’的方式,根据残疾员工的身体情况对设备做出精心改造,让每个人都有用武之地。”危李介绍。在拓福家纺,设备都是“量身定制”的——为肢体残疾员工打造的全自动棉胎生产线、患有侏儒症的员工专用的缝纫平车……与此同时,危李组织员工学习手语,要求各车间都使用对讲机,“我希望这里对他们来说不仅是工作场所,也是一个温暖的家。”

相互成就

“与其说是我帮助了他们,不如说是他们成就了我。”

谈起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的原因,危李这样说。

1994年,危李应征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武警战士。1997年7月,在一次军事比武中,他意外负伤,落下终身残疾。同年12月,退役返乡的危李接手了父亲的弹棉花手工作坊。购买新设备、整修破旧的老屋,在他的努力下,小作坊越来越像样。

1998年,一场火灾让危李的作坊遭受重击,在紧要时刻,几名残疾员工东拼西凑近3万元,帮他渡过难关。

“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他们帮助了我,从那时起,我就想创办一家企业,为残疾人遮风挡雨。”一年后,拓福家纺诞生了,随着残疾员工的不断加入,企业迅速成长壮大起来。

为了更好地帮助残疾人就业,危李牵头成立了绿洲残疾人辅助就业服务中心,免费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培训,探索出重度肢体障碍、轻度智力障碍和轻度精神障碍残疾人的就业新模式。

从手工作坊到年销售额达3000余万元的家纺企业,20多年来,危李和他的团队累计为退役军人、残疾人提供岗位470余个。

真正的家

“要让他们把这里当成自己真正的家。”在危李心里,提高残疾员工的幸福指数是头等大事。为方便残疾员工上下楼,危李在只有5层高的办公楼里安装了3部电梯,还购买了一辆小客车,用来接送他们上下班。

几年来,在危李的帮助下,共有6对员工喜结良缘。从就业到结婚生子,他们一生中的幸福大事都发生在这家特殊的企业。

今年40岁的李钱已经在拓福家纺工作了7年,6岁时,她不幸被高压电击中,导致双手截肢。进入企业后,在危李的鼓励下,李钱用脚趾操作电脑,通过不懈努力,成了销售骨干,所有标书都是她用双脚完成的。在危李的鼓励下,她还主动请缨负责残疾员工的招聘和管理工作。“我一辈子都不会离开这里,也会靠自己的努力去帮助更多的残疾人。”

2024年,李钱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看到她有今天的成就,危李比自己获奖还高兴。

“国家级残疾人辅助就业示范试点机构”“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纤维制品质量诚信示范企业”……在荣誉面前,危李没有停下奋斗的脚步,“要把所有残疾员工的力量凝聚起来,和他们一起,用手中的线去编织一个美丽的梦。”

我对战友说:

我从小在长江边长大,退役后,历尽千辛万苦将父亲留下的小作坊发展为家纺企业。我很感谢部队这个大熔炉的培养教育,也感谢这个好时代。在创业过程中,我得到了许多战友的帮助,办好企业就是我对他们最好的回馈。走到现在,我一直记得父亲说过的一句话:“咱们不能忘记自己的来处,没有昨天,又哪会有今天?”

特约通讯员 谌 宇 通讯员 卢 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