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in宝盈

峡江放舟唱渔歌

一眼望不到头的田垄被铁皮护栏划分成整齐的田块,田块里长满了碧绿的禾苗。在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的稻鳖养殖基地里,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退役军人习宏斌正在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投身农业技术研究、推广工作以来,他攻克一项又一项技术难关,使当地养殖户的鮰鱼养殖利润翻了6倍,峡江这个地处赣中腹地的县城也成了江西省的“水产明星县”。

成为“鱼郎中”

1983年,习宏斌参军入伍,到原福州军区司令部警卫营服役。因表现出色,他先后17次获得嘉奖和表彰。1986年,退役后的习宏斌回到家乡,进入峡江县农业局(现峡江县农业农村局)水产站投身农业技术研究,面临着和养殖户打交道的全新挑战。有养殖户问:“你这么年轻,会养鱼吗?”从那时起,习宏斌就下定决心从零开始认真钻研养殖技术。

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脱产学习,到上海水产大学(现上海海洋大学)研修,拜长江水产研究所专家黄木桂为师……通过刻苦学习,习宏斌先后攻克多项渔业技术难关,掌握了中华鲟、胭脂鱼等珍稀鱼种的养殖技术。

峡江县马埠镇马埠村委胡家村是有名的“甲鱼村”,村里的养殖户却因甲鱼腮腺炎犯了难:甲鱼病亡率占总产量的七八成,每户年均投入治疗预防费用达1万元以上。为扭转局面,习宏斌通过多次试验,研制出针对甲鱼腮腺炎的中草药方剂,每户所需费用仅有几十元。

最初,一些养殖户并不相信这“土方子”,使用后,却发现药效十分惊人,甲鱼存活率达98%以上。自此,习宏斌成了村民们口中的“鱼郎中”。

“游”进千家万户

2000年,为了发展鮰鱼养殖,峡江县农业部门组织习宏斌等技术能手到某水产研究所进行学习考察。学习结束后,习宏斌指导养殖户将20万尾鱼苗投进鱼塘。因一位村民用药不慎,大批鱼苗死亡,最后只剩4000尾左右。

“怎么办?我心里明白,如果想打退堂鼓,正好有借口,继续干则意味着更大的风险,但我不想放弃。”从不服输的习宏斌从家里“偷”出存折,凑了1.2万元,自行购入20万尾鱼苗。

为攻克鮰鱼育苗关,习宏斌一个多月没回家,没睡过一晚好觉。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引进的进口鱼苗成功孵化,成活率达85%以上,为全县的鮰鱼养殖提供了种苗保障。多年来,习宏斌先后与江苏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南昌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承担起峡江县多项养殖技术的攻坚任务并取得丰硕成果。截至目前,该县鮰鱼养殖利润率由原来的6%提高至35%,青鱼、草鱼、鲢鱼、鳙鱼这四大家鱼的常规养殖由亩产不足150公斤增至亩产1500公斤,鮰鱼也“游”进了峡江水域,水产养殖成为当地重要的富民产业。

“我是峡江边长大的,离不开这里的水。”多年来,习宏斌积极参与“中国渔政亮剑”专项执法行动、“清江行动”,为峡江水域的水质保护和渔业生态修复工作贡献力量。2020年,他在一次巡查时不慎落水,导致肋骨受伤。当时恰逢春节,人手短缺,简单治疗后,习宏斌便带伤继续执行巡查任务。在他看来,保护好一江清水,才能让乡亲们的日子过得更好。

致富路上的“指导员”

为桐林乡峡里水库承包人杨红远提供技术指导,让他的年收入连翻了好几倍;帮助马埠镇马埠村委胡家村甲鱼养殖户胡圣吉防治甲鱼疾病,为其挽回20多万元经济损失……习宏斌每个月都会到各个养殖基地走一走,在他的日程表里,从来没有节假日。遇到天气变化,他便会发短信、打电话给养殖户,交代相关注意事项。

“峡江的养殖基地就是我的根据地,只要乡亲们需要,我会一直在。”习宏斌定期举办培训班、编简报,把自己多年来摸索出的养殖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前来学习的养殖户。久而久之,他成了村民们熟悉的“指导员”,从育苗、投喂到捕捞,只要有问题,大家总会第一时间联系习宏斌。

30余年的兢兢业业奠定了习宏斌作为一名优秀的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的职业基础。他扎根岗位,为当地养殖户排忧解难,先后获得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个人、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等荣誉。最近,他又忙着到各个稻鳖基地进行技术指导,每天奔波在路上。“我要和峡江的父老乡亲一起,唱一曲致富路上的‘渔歌’。”

我对战友说:

从部队的训练场到农业生产一线,从警卫员到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我的角色在转换,但军人本色永不变。不管身在何处,我们退役军人都要永葆攻坚克难的锐气和斗志,只要心怀理想、奋力拼搏,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专业知识,练就过硬本领,无论在什么岗位上,相信战友们都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在新的战场上再立新功!

特约通讯员?周通??通讯员?习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