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力守护 为“相见”
特约通讯员?梅良仿?通讯员?秦 雯 朱俊杰
为烈士寻亲,让英烈之魂得以归根;为烈士画像,让红色血脉得以赓续。烈士褒扬工作永远在路上,在无数人的接力守护下,那些散落的口述记忆、泛黄的档案记载、几代人的苦苦寻找、跨越时空的想念,终被拼凑成完整的团圆、难得的“相见”。
跨越半生的追寻
2024年5月,山东省济宁市的微山湖英烈纪念园内,一位两鬓苍苍的老人用颤抖的指尖一遍遍抚摸着墓碑,泪流满面。老人名叫郑贤付,来自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送桥镇。他面前的墓碑,正属于亡妻徐凤英的父亲、自己素未谋面的岳父徐宝元。
促成这次“相见”,并不容易。
1946年,徐宝元在山东牺牲,留下3岁的女儿徐凤英。从牙牙学语到白发苍苍,这个从未见过父亲的女孩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找到父亲的安葬地,最大的愿望就是在安葬父亲的坟前添一抔黄土、喊一声“爸爸”。但直至2021年10月去世,她都没有了解到父亲的消息。弥留之际,她紧紧拉住郑贤付的手,叮嘱他一定要帮忙找到父亲。在病床前,郑贤付含泪发誓:有生之年一定完成妻子的遗愿。
2024年初,事情终于有了转机。在得知高邮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携手烈属寻亲的消息后,郑贤付冒着严寒,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来到送桥镇退役军人服务站请求帮助。“我只知道岳父1946年在山东牺牲,叫徐宝元。我和岳父从未见过面,也不了解他在哪支部队、是什么军衔职务。”如此有限的信息让工作人员犯了难,但郑贤付满怀期待的眼神深深触动了在场的人。
高邮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迅速成立寻亲小组,根据烈士姓名和大致入伍年限,与当地党史、档案等相关部门对接。已有线索太少,很难查到有用信息,好在工作人员给出了建议:对比其他烈士信息,推测1946年在山东牺牲的徐宝元生前很有可能是新四军战士。随后,寻亲小组辗转联系到北京新四军研究会浙东分会负责人,并就其撰写的《高邮籍烈士魂归故里》一文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通过不同材料相互印证,不断缩小范围,终于查找到徐宝元烈士的有关资料。
资料显示,在抗日战争结束后不久,徐宝元所在的新四军二师四旅十一团二营四连奉命驻扎在山东韩庄地区(现属济宁市微山县)。1946年,他在侦察敌情时壮烈牺牲。经过进一步询问,寻亲小组工作人员从微山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得到了回复:1982年,微山县烈士陵园扩建为微山湖英烈纪念园。2013年4月,微山县为在韩庄镇牺牲的140名新四军二师四旅十一团烈士举行了迁葬和入园仪式,徐宝元烈士就安葬于此。
随着各地工作人员对历史碎片的接力拼接,烈士生平与历史原貌终于呈现在大家眼前。郑贤付通过照片看到岳父的墓碑时潸然泪下,自言自语道:“凤英啊,你看到了吧,咱父亲找到啦,这下可以放心了吧……”至此,妻子与父亲之间那份情感有了相连的载体,他在妻子病床前许下的诺言也终得践行。
73年后的“久别重逢”
圆满,不止发生在寻亲成功的那一刻。在bbin宝盈门的助力下,烈士与家人的“久别重逢”还以其他形式实现着。
3月22日下午,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清风街道喻传礼老人的家里暖意融融。端详着父亲喻玉和的画像,老人用颤抖的双手轻抚着画像上父亲的脸庞,泣不成声。一瞬间,无数回忆涌上他的心头。
“父亲牺牲时,我才4岁。家里没有留下父亲的任何照片和遗物,有一张父亲的画像,一直是全家人的梦想。”喻传礼回忆,父亲于1945年1月参加革命,参加过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多次立功,在1952年的一次战斗中不幸牺牲。受父亲的影响,成年后的他追寻父亲的足迹,也参军入伍。几十年来,喻传礼只能依靠母亲的絮语拼凑父亲的容颜。
前不久,喻传礼向池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优抚科科长张智表达了为父亲画张军装照的愿望。了解老人心愿后,张智立即收集整理喻玉和烈士的相关资料,对接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红色青春守护人”团队,安排专业人员为烈士画像。
团队负责人不敢耽搁,立即安排有经验的学生专门对接,通过记录喻传礼和家人的描述,结合查阅资料、集中讨论、视频连线等方式反复修改,连夜绘出了喻玉和烈士的画像。“父亲,终于见到您的容颜了……”在赠送现场,喻传礼凝视着画像,眼前那位身着戎装的青年,与记忆深处母亲描述的父亲的轮廓逐渐重合。跨越73年时空,喻传礼仿佛终于触到父亲怀抱的温度,也终于有了和父亲“相见”的机会。
这样的重逢正在皖南大地接续进行。池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同志介绍,在池州市,与喻玉和情况相似的烈士共有236位。他们在风华正茂的年纪牺牲,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留下任何影像资料。为弥补烈属心中的缺憾,池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积极与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红色青春守护人”团队联动,开展“为烈士绘制画像、送烈士画像回家”活动。辗转20个乡镇(街道),查阅上千份历史资料,遍访烈属、烈士战友及相关人员……经过层层努力,团队已完成喻玉和、周炳根、钱富有3位池州籍烈士的画像,并赶在清明节前送到烈属家中。
这不是简单的画像,而是让英雄从历史深处走来的仪式。“每一次为烈士画像,落笔都有紧张,更有敬畏。送烈士画像回家后,看到烈士家属满意的表情,我们心里很有成就感和满足感。”团队志愿者告诉笔者,用画笔了解英雄事迹、讲好英雄故事,不仅能帮助烈属实现心愿,也能让自己从中不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无数英雄浴血奋战、光荣牺牲,为我们带来今天的美好生活。英雄已经远逝,但我们作为后人不能忘记,也不应该忘记他们。”池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可静表示,将继续面向全社会征求“为烈士画像”需求,联合“红色青春守护人”团队开展公益活动,帮助更多的烈士亲友圆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