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坚守初心中创新品牌
武警官兵在南京路步行街巡逻
在坚守初心中创新品牌
——对话中共黄浦区委书记、区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和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杲 云
拥:新时代中国双拥
杲:?杲 云
拥:作为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伟大建党精神孕育地,黄浦区是如何传承发扬双拥优良传统的?
杲: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早期组织在这里成立,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中共中央机关长期在这里办公,20.52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有140余处红色革命旧址遗址及设施,数量居全市首位。同时,黄浦区还是“南京路上好八连”精神的孕育地,“艰苦奋斗”“拒腐蚀,永不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内涵在各个历史时期持续焕发出时代活力。
黄浦区坚持如磐初心,注重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发挥红色文化的价值导向作用,把持续丰富拓展“好八连”精神时代内涵作为双拥工作的主题主线,以强国梦强军梦凝聚黄浦军民合力。党委和政府聚焦官兵急难愁盼问题,服务保障暖兵心;驻区官兵视驻地为故乡,发挥自身优势支持黄浦区经济社会发展,在双拥工作生动实践中不断巩固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双拥工作底蕴深厚,时代内涵不断丰富。无论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大历史时刻,还是在直面重大任务关键节点,黄浦区双拥工作独特优势都得到了充分体现,军民同心攻坚克难,汇聚磅礴力量,取得了显著成效。
拥:黄浦区是“好八连”精神的发祥地,“南京路上好八连”也成为军民鱼水情深的亮丽名片。黄浦区是如何巩固发展这一双拥品牌的?
杲:新中国成立初期,驻守在南京路担负警卫和巡逻任务的上海警备区某团八连官兵面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诱惑,自觉发扬战争年代那股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劲头,站稳立场不动摇,酒绿灯红不动心,艰苦朴素不变色,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以革命军人的凛然正气,顶住了资产阶级的香风臭气,成为全国全军艰苦奋斗、拒腐防变的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1963年4月25日,国防部颁布命令,授予上海警备区某团八连“南京路上好八连”荣誉称号;同年8月1日,毛泽东主席欣然挥就了诗篇《八连颂》,以“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为精髓的“好八连”精神由此发祥,并成为黄浦军民共同守护的精神家园。
62年来,黄浦区持续丰富拓展“好八连”精神的时代内涵,每月20日开展的南京路学雷锋学八连为民志愿服务活动坚持了43年,吸引众多上海市民尤其是青年志愿者的积极参与,成为黄浦军民共同学习、践行、弘扬“好八连”精神的平台。
在黄浦区各中小学,“南京路上好八连”官兵担任校外辅导员,成为学生们心中的榜样。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已经成为学校开展德育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共有7所中小学校被评定为区爱国拥军特色学校。黄浦区小学生与边防连队战士“国庆共升一面旗”等一系列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活动,在黄浦青少年心中厚植了从军报国的情怀。
在“好八连”精神的激励下,“南京路上学八连模范中队”——武警上海总队执勤第四支队十中队、“南京路上好军医”——上海长征医院、“模范消防中队”——黄浦区消防救援支队车站消防救援站、南京路女子民兵连等典型持续涌现,“好八连”精神在黄浦军民中代代相传。
值得骄傲的是,被誉为“南京路上学八连模范中队”的武警上海总队执勤第四支队十中队官兵,把学党史、铸忠诚当作自己的政治责任,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看齐追随,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他们创作拍摄的《兵哥说党史》系列短视频,通过新媒体渠道面向广大受众宣讲党史,社会反响热烈。
拥:在支持练兵备战方面,黄浦区是如何开拓服务部队建设新举措的?
杲:黄浦区始终把支持部队备战打赢作为双拥工作的首要任务,区政府置换城区中心地段土地6.58亩,并协助改善部队官兵执勤装备、生活设施,有力提升了部队战斗力。2023年以来,按照全国双拥办部署,黄浦区与支普齐边防连开展“城连共建”,与海军黄浦江船开展“城舰共建”,在祖国西南边陲和万里海疆增添了黄浦元素;结合“双清单”制度落实,常态化开展“情系边海防官兵”“聚焦一线、聚力解难”等拥军优属专项活动,高质量落实新兵入伍欢送、光荣牌悬挂、优待证制发、为立功受奖官兵家庭送喜报等尊崇活动,把黄浦人民的深情厚谊送到一线。
拥:黄浦区是如何发挥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着力加强优待创新,提升广大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的获得感幸福感荣誉感的?
杲:黄浦区依托自身优势资源,多措并举提升广大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的获得感幸福感荣誉感。
积极回应部队官兵关切,倾力解决军人退役安置、随军家属就业、子女教育优待问题。近年来,严格按照政策规定高质量完成转业军官和随军家属安置任务,千方百计挤出教育资源用于现役军人子女教育优待,适龄现役军人子女100%享受优待,95%以上进入市、区级优质学校(幼儿园),积极扶持随军家属就业创业,为每名自主就业随军家属发放补助金。坚决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落实各项优待优先政策,在区内2家中心医院、6家专科医院和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面向现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实行“六优先”。有关单位开展维护军人权益公益检查等专项活动,依靠法律手段提升维护涉军权益的刚性。
动员黄浦军民创新开展沉浸式爱国拥军主题实践活动。将中华商业第一街——南京路步行街打造成“双拥一条街”,成为上海双拥新地标。组织开展“双拥学堂”活动,聚合100堂百科课程,每年为驻区部队官兵和优抚对象配送100场个性化、点单式、具有黄浦文化积淀的精神大餐。开展“双拥惠民”集市活动,聚合30余项贴近官兵需要和社区群众生活实际的志愿服务项目,每年上门服务80余次,惠及部队官兵、退役军人、其他优抚对象和社区群众万余人次,成为黄浦拥军的新举措。举办黄浦双拥运动会,依托上海潜艇展览馆建设双拥教育园,打造双拥文化公园,将国防教育和双拥教育融入文化课堂、时尚体育、城市景观等。
拥:黄浦区红色资源丰富,在双拥文化宣传和国防教育方面,黄浦区是如何发挥资源优势,积极营造尊崇尊重氛围的?
杲:黄浦区拥有各类红色革命旧址遗址及设施140余处,在上海市各区中排名第一,独一无二的红色资源和悠久绵长的革命历史构筑了其丰厚的红色底蕴。
近年来,黄浦区先后投资300余万元完成秦鸿钧秘密电台旧址修缮和史料展陈室建设、法电六烈士纪念堂重新布展和五卅广场综合整治等烈士纪念设施整修重点项目。结合黄浦区“红色露天博物馆”建设项目,组织“红色故事用心说”宣讲活动。创作反映驻区部队英模事迹的长篇报告文学四部曲《永不褪色》《蹈火英雄》《风展红旗》《医者长征》。编写出版《赤子丹心——黄浦英烈故事辑选》《黄浦·红色起点》,编印《上海市烈士纪念设施名册(黄浦篇)》,拍摄烈士纪念设施宣传视频,积极营造尊崇尊重浓厚氛围。
建设上海潜艇展览馆,创作《秦鸿钧秘密电台旧址VR展》《双拥花开中华商业第一街》云展览、《南京路拥军沙画》视频。2024年,以抗美援朝时期黄浦区比乐中学5名同学同时报名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直面生死一线为背景创作的原创话剧《同学少年》公演,反响热烈。如今,多维度、沉浸式接受双拥宣传教育成为黄浦文化旅游的新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