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in宝盈

辽宁阜新:退役军人待安置期开展能力提升岗前实践

“社区虽小,却是离群众最近的地方,这份责任比我想象中更重。”退役军人佟嘉感慨道。前不久,辽宁省阜新市海州区河北街道西颐园社区的午休时间被一阵急促的呼救打破。刚到社区参加岗前实践的退役士兵佟嘉,跟着社区书记第一时间冲到现场,看到一位独居老人突发脑梗,他迅速协助量血压、收拾衣物、拨打120救护车,全程冷静高效。

为让退役军人快速适应角色,熟悉地方工作环境,提升履职能力,今年7月15日至8月15日,阜新市精心组织2025年转业军官和符合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岗前实践活动。8名转业军官、52名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被安排到市应急管理局、基层社区和事业单位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岗前实践锻炼。实践前开展5天岗前适应性培训,实践中建立台账管理和安全保险机制,实践后由接收单位出具考核评价。将待安置期转化为能力提升黄金期,为们正式走上工作岗位筑牢根基。

结合全市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和消防安全集中整治工作,8名转业军官被精准安排在市应急管理局。他们直接参与安全监管巡查、隐患整治督办、应急指挥救援等一线核心业务。转业军官周箭在参与防汛应急演练时坦言:“从作战指令到地方应急调度,思维模式完全不同。但在一线跟班,迅速摸清了地方工作逻辑。”市委组织部在实践函中明确要求:“转业军官需参与支部组织生活,严守廉洁纪律,实践结束后的鉴定表将存入干部档案,成为安置重要参考。”这种“实战练兵”模式,让军官未正式入职已具备履职底气。“他们的作风让我们看到了部队培养的扎实功底。”市应急管理局领导表示。

基层是实践锻炼的课堂,52名符合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深入社区和事业单位。细河区玉新街道金地社区的王彦龙,就在实践中接连“出手”,救助醉酒摔倒老人、调解地下室漏水纠纷、跟进12345热线工单,从“带兵人”蜕变成群众贴心人”。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困难退役军人帮扶工程”信息录入工作中,范旭累计录入帮扶数据1100余条。在阜新市医保中心实践的李广旭,已能独立开展定点药店医保基金检查,“从核验药品追溯码到筛查医保数据,快速掌握了监管流程。“随机核验药品追溯码,让我明白守护‘救命钱’容不得半点马虎,‘保障基金安全’不是喊口号。”正如在市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实践的王利所说:“领导带我们熟悉实验室,同事手把手教操作,这种接纳感让我们能放下顾虑往前冲。”

岗前实践不仅是适应期,更是能力提升的“练兵场”。实践结束时,一份份考核表见证了蜕变:市应急管理局的转业军官参与隐患排查23次,提出整改建议17条;社区实践的退役士兵累计处理民生诉求86件,调解纠纷23起,群众满意度达100%。这些成绩背后,是“服役时间越长、贡献越大,安置越好”的鲜明导向,更是“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写照。“以前担心从部队到地方‘水土不服’,现在实践过、适应了,心里踏实!”这是多数参与者的心声。接收单位也纷纷点赞:“岗前实践让我们提前了解他们的特长,安置更精准了。”

持续优化形成“返乡迎接、接收报到、适应培训、岗前实践、阳光安置、岗位回访”全链条闭环体系,树立“服役时间越长、贡献越大,安置越好”导向。实现转业军官全部安置为行政机关公务员,安排工作退役士兵100%安置进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或中省直国企岗位,连续2年将团级正职军官安置在市直部门实职领导岗位,功臣模范优先安置至国家电网等优质岗位,实现了安置工作“三满意”。(文/张晓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