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in宝盈

安徽淮北:探寻英雄故地 温暖后人心田

在烈士纪念日前夕,安徽省淮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精心组织了一场意义非凡的走访慰问活动。这场历时4天、跨越5省、行程3000余公里的红色之旅,不仅是对英雄足迹的追寻,更是对烈士遗属的深情慰藉,让英烈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新的光彩。

淮北,这片英雄的土地,是淮海战役的主战场和总前委旧址所在地,承载着无数革命先烈的热血与忠诚。为擦亮红色城市名片,他们专程走访部分战斗英雄后人和烈士遗属,并邀请他们参加烈士纪念日的敬献花篮仪式,让父辈的英雄事迹在新时代继续激励后人。

首站洛阳:高文魁,1929年出生,1944年参军,历经晋南战役、淮海战役等60多次战斗,荣立特等功5次、大功2次、小功2次,荣获全国战斗英雄称号。在淮海战役双堆集歼灭战中,作为工兵连排长,他用自制的“飞雷炮”摧毁敌人重要目标。那场战斗,他们连队牺牲了大半,但高文魁始终坚守阵地,直到胜利。

第二站西安:96岁的关淑琴坐在轮椅上,精神矍铄。她的二哥关二如,1926年出生,1948年任中原野战军副政治指导员,在淮海战役中英勇牺牲,年仅22岁。关淑琴回忆说:“二哥打仗不要命,总是冲在前。有一次,他所在的排遭到敌人猛烈攻击,排长负伤,他毫不犹豫地接过指挥权,最终打退敌人。”

第三站夏县:杨寿山,1919年出生,1948年任中原野战军团长,在淮海战役中,他胃病发作,却仍坚持指挥战斗,最终血洒战场,年仅29岁。在座谈会上,一位老人讲述了杨寿山母亲变卖家产,带着孙子跋涉600余里,抵达后方医院看望儿子,杨寿山坚定地说:“中国不解放,我一辈子不回家!”他的精神,成为夏县人民的骄傲,激励着后人继续传承红色基因。

第四站邯郸:慰问组来到晋冀鲁豫烈士陵园,祭扫在淮海战役中牺牲的3名团级干部晋士林、郑鲁、王锡山。在烈士墓前,大家肃立默哀,献上鲜花,表达对烈士们的崇敬之情。淮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有关负责人说:“烈士们,我们来看你们了。你们为了国家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会永远铭记你们的功绩,传承你们的精神。”

最后一站济南:晋士林,1913年出生,1948年任中原野战军团长,在淮海战役中壮烈牺牲。82岁的晋秀兰回忆说:“父亲牺牲时,我才4岁,生活很艰难。后来政府给母亲安排了工作,我也考上了大学。从小听母亲讲父亲的参军故事,让我深受感动。”晋秀兰将父亲的烈士证明书捐赠出来,希望让更多人了解父亲的故事,传承烈士精神。

一封封泛黄的家书、一张张模糊的照片、一段段口口相传的往事,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了历史的长河,也温暖着后人的心房。近年来,淮北市持续加大资金投入,修缮红色遗址,成立志愿服务队,开展“梦圆英烈回家路”“守护红色记忆”等活动,传承和弘扬烈士精神。淮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会继续做好烈士纪念设施的保护工作,为英烈遗属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让更多人了解烈士的故事,让烈士精神永远传承下去。”